Monday 8 January 2024

小學常識時事題 新聞摘要(2024年1月至6月)

 2024年1月

1月1日 【國際新聞】  
日本中部石川縣周一下午4時10分(香港時間3時10分)發生黎克特制7.6級地震,震央位於能登半島北端志賀町,震源深度10公里。日本氣象廳向西部海岸發出海嘯警報。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震央附近海嘯或高達5米,當局呼籲當地民眾盡快到附近高樓屋頂避難,至本港下午近4時,高1.2米的海嘯已抵達距離志賀町約40公里的輪島市。

1月2日 【國際新聞】  
日本時間下午約6時,一架載有逾300名乘客的日本航空(JAL)客機在東京羽田機場跑道起火,機上367名乘客及12名機組人員已安全疏散。海上保安廳表示,肇事日航客機在降落時,與屬羽田空軍基地的MA722定翼機相撞,涉事定翼機原定飛往新潟機場,向受地震影響的能登半島災區運送物資。

1月8日 【香港新聞】  
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收到中大校長段崇智請辭決定,將於2025年1月卸任。中大的聲明引述段崇智稱,按照修訂後的大學條例,中大落實新管治架構,認為「此時是讓大學物色一位新校長的合適時機」。

1月9日 【香港新聞】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明愛專上學院升格,將命名為「聖方濟各大學」(Saint Francis University)。

1月13日 【國際新聞】  
台灣舉行2024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

1月14日 【國際新聞】  
83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於2024年1月14日退位。在位超過半世紀的瑪格麗特二世,生於1940年4月16日,沒有兄弟,1953年丹麥修憲公投讓女性可繼承王位,1972年1月14日瑪格麗特二世登基,31歲成為丹麥女王。她是歐洲在位君主中唯一的女王,亦是歐洲在世即位最久的君主。

1月19日 【香港新聞】
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宣布垃圾徵費法定生效日期延至8月1日,並物色一些政府部門和不同樓宇4月1日起先行先試,以演練及理順磨合期間的小問題,將每個環節拍成片段向公眾展示。有環團表示先行先試沒法律效力,建議設模擬執法團隊巡查違規及勸告。有屋苑業主委員會擔心,有居民或認為先作示範對他們不公平,又建議政府在試行樓宇做評估和統計,並公布成效。


Saturday 30 December 2023

Tuesday 11 July 2023

小學常識時事題 新聞摘要(2023年7月至12月)

 2023年7月

7月1日 【香港新聞】  
新巴及城巴今日合併,原有新巴路線將併入城巴經營,為有25年歷史的新巴畫上句號。

港車北上首日實施,獲批資格的香港私家車預約後可經港珠澳大橋自駕到廣東。

7月1日 【國際新聞】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太空望遠鏡「歐幾里德」(Euclid)本港時間約11時左右升空,抵達目的地後將繪製歷來最大的宇宙3D圖,從而蒐集佔宇宙95%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數據,以助解開宇宙構造和發展之謎。
「歐幾里德」1個月後將抵達地球與太陽之間相反方向約150萬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點(L2),然後對100億光年距離內的10億個星系進行觀測,範圍涵蓋整個天空的三分之一,其裝備可測量星系的形狀及距離,繪製大型3D圖像。整個計劃耗資14億歐元(約120億港元),任務預計最少維持至2029年
「歐幾里德」任務目的是蒐集宇宙暗物質(dark matter)和暗能量(dark energy)的數據,兩者分別佔宇宙能量的25%和70%。理論相信暗物質發揮「棚架」(scaffolding)功能,令星系能維持形狀,而暗能量目前被認為可能是一種令宇宙加快擴張的獨特力量。

7月4日 【香港新聞】  

今日起至8月31日在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展出清乾隆年間坐落圓明園的其中4尊獸首銅像——虎、豬、牛、猴的原物。城大般哥展覽館總監兼策展人陳麗碧昨表示,希望市民除欣賞4尊獸首珍品,亦了解其背後「大水法」原理,在未有電力的年代,十二生肖神獸按時辰噴水報時的科技原理;亦着重多媒體應用,如以數碼重現噴水設計。

7月5日 【香港新聞】  
土木工程拓展署最近向環保署申請環評概要,建議在中大及科學園對出沿岸填海約60公頃,填海所得土地主要供創新及科技發展,料最快2029年分階段完成。環保署昨證實,該工程項目是優化《環評條例》程序的相關條例修訂生效後,環保署首個接獲申請環評研究概要的項目。

7月11日 【香港新聞】  
政府原擬今年底推行垃圾徵費,考慮到年底至明年農曆新年期間垃圾量大增,以及清潔服務業人手緊絀,故延至明年4月1日實施徵費。政府亦首次披露實施初期會視乎市民習慣而考慮將原定6個月的適應期延長至一年,對違規者盡量先給予口頭警告。政府亦考慮到實施徵費前,垃圾量會增加,將會在市區較多「三無」大廈地區放置大型垃圾桶,方便市民棄置垃圾。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指出,若延長適應期至一年,即到2025年4月1日才正式執法,反映政府在過去18個月「準備期」沒做好準備,認為不應再拖。

7月12日 【香港新聞】  
日本最快下月透過海底管道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公布,基於預先防範原則,目前計劃一旦日方啟動排放「核廢水」,會即時禁止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及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至於福島及周邊4個縣的食品進口管制措施則維持不變。換言之,對輸入的日本食品管制,本港仍將較中國內地寬鬆。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回應稱,日方排污水至海洋,海產相對風險較高,認為當局只禁止水產做法合適。有主打日本海產的食肆擔心影響生意,但「只能跟隨政府做法」。

7月13日 【香港新聞】  
西貢水域出現鯨魚蹤影。多段網上片段見鯨魚張開嘴巴約90度,上顎垂直露出水面,口腔在水面吸水,附近不斷有小魚跳動,其後牠閉上嘴,翻動身體露出背鰭,潛入水底。海豚保育學會憑片段判斷,相信鯨魚很可能是布氏鯨,呼籲市民勿打擾鯨魚,讓牠返回原本生活的水域。漁護署呼籲市民與鯨魚保持距離,以免造成不必要干擾,以及保護自身安全。

7月14日 【國際新聞】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兩個機構分別就全球其一最常用、多見於無糖汽水、香口膠及糖果等產品的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發表報告,其中一個機構將阿斯巴甜列入「可能對人類致癌」級別,與咖啡酸、亞洲傳統醃菜同級,稱近期研究顯示阿斯巴甜或與肝癌個案增加有關,而另一機構則決定維持逾40年的阿斯巴甜每日安全攝取量指引。世衛官員解釋,研究結果未表明偶爾攝取阿斯巴甜會對大多數成年人構成風險,但體重約20公斤(44磅)的兒童每日飲超過3罐含阿斯巴甜的汽水便可能超標,或增日後健康風險。

7月17日 【中國新聞】  
中國科學院宣布,該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科研團隊應用CT掃描和3D打印重建等新技術,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15地點的哺乳動物化石中識別出一塊人類頂骨,這是繼1973年周口店第4地點發現1枚牙齒化石之後,50年來在該遺址首次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化石。

7月31日 【香港新聞】  
西貢水域7月中旬出現長約7米的布氏鯨,掀起出海觀鯨熱潮,部分觀鯨船近距離圍繞鯨魚行駛,令各界擔憂鯨魚遭干預甚至傷害。事隔半個月,原在港海自在覓食的布氏鯨傳來死訊,被發現在西貢牛尾洲以南海面側身反肚漂浮,其後證實死亡,漁護署聯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團隊接報到場了解及處理撈起鯨屍。保育基金科學主任陳梓南稱,經初步檢查發現鯨魚背部背鰭位置有新傷口,前後共有3個傷口,死亡原因有待進一步解剖才能確認,亦估計鯨魚死去不久。陳對於鯨魚最終死亡表示可惜,但認為亦是個很好機會,讓公眾認真想想如何與大自然不同物種相處。



Friday 19 May 2023

小學常識時事題 新聞摘要(2023年1月至6月)

2023年1月

1月1日 【國際新聞】  
克羅地亞今天成為第二十個歐元區國家,是2015年納入立陶宛以來,歐元區相隔八年再擴大,同日克羅地亞加入神根公約區,是該區2011年來首次擴大。

1月3日 【香港新聞】
著名音樂家、作曲家顧嘉煇在加拿大逝世,享年92歲。歷年創作出《獅子山下》、《世間始終你好》等上千首歌曲。

1月6日 【香港新聞】
青沙管制區2月起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以電子繳費全面取代人手收費亭和自動繳費設施,預計3月擴大至獅子山隧道及城門隧道,本年內在所有政府收費隧道實施,即車主要趕及2月起安裝「繳費貼」。

1月8日 【香港新聞】
疫情3年來香港及內地今日首度通關今日起港人北上如經深圳灣、落馬洲支線、文錦渡及以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往內地,須預約配額,前三個口岸每日共限5萬人,大橋限1000人。

1月8日 【國際新聞】
巴西發生宛若美國2021年「國會山莊騷亂」事件。數以千計前總統博索納羅的極右支持者闖入國會、最高法院及總統辦公室搗亂破壞,並呼籲軍方介入趕走元旦宣誓就任的總統盧拉,防暴警發射水炮及投擲催淚彈逐退騷亂者,拘捕數百人。

1月11日 【香港新聞】
港大醫學院發表全球首創治療肝癌方案,結合3種治療將腫瘤「先縮後除」,研究顯示逾五成肝癌病人達至治療成效。研究團隊預計新治療每年可惠及約300名患中期肝癌病人,提高根治機會及存活率。

1月13日 【香港新聞】
有「樂壇教父」之稱的 Uncle Ray(郭利民)下午5時在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安詳離世,享年98歲。Uncle Ray是健力士世界紀錄「全球持續主持電台節目最長久的DJ」保持者,一生奉獻香港廣播界和樂壇。

1月14日 【國際新聞】
英國首相辛偉誠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表示將會向烏克蘭提供「挑戰者2」(Challenger 2)主戰坦克,英國成為首個向烏國提供主戰坦克的西方國家。

1月15日 【國際新聞】
尼泊爾上午發生該國近30年來最嚴重空難尼泊爾雪人航空(Yeti Airlines)編號「9N-ANC」的客機由首都加德滿都國際機場,原定飛往安納布爾納峰山脈下的湖畔旅遊區博克拉(Pokhara)。該機於10時50分與控制塔聯絡後,突在雷達上消失,墜於卡斯基的塞蒂河(Seti)峽谷,釀成最少68人身亡。

1月17日 【中國新聞】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末中國人口總量為141,175萬人,比2021年末減少85萬人,是1960年代初「大躍進」運動後大饑荒以來,中國61年來首次錄得人口負增長。專家表示,人口減少比官方預期提前9年,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機。

1月19日 【香港新聞】
發展局公布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137區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將填海約20公頃,連同原有的80公頃用地,可發展土地將達101公頃,面積約相等於4個太古城,提供5萬個單位,並以公私營房屋七三比規劃。首批約3.4萬居民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發展局發言人承認,首批居民入伙時,港鐵將軍澳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尚未投入服務,屆時居民要乘搭小巴等接駁至日出康城港鐵站。


1月30日 【香港新聞】
政府計劃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房屋局共敲定8幅選址興建簡約公屋,分佈港九新界,其中市區單位佔約半,提供1.5萬個單位,包括啟德用地佔約1萬個單位、觀塘用地及柴灣用地共佔約數千。房屋局長何永賢早前帶同劏房戶參觀首次曝光的示範單位。該個面積300多平方呎、適合4至5人家庭入住的單位,分開客廳及休息位置,設有獨立廚房及廁所,月租初步預計2650元,約為同區新建傳統公屋九折,另有較細單位將可供申請。


1月31日 【香港新聞】
深水埗欽州街的臨時「棚仔」布市場今午5時將會正式清場,食環署要求布販選擇離場補償或搬遷至通州街橋底街市第1至3座。

現時6間本港自資院校獲國家教育部批准取錄內地生,但人數不可超出「10%限額」,即全校內地、台澳自資本地副學位及學士人數不可多於上一學年總學生10%。教育局與國家教育部同意放寬都會大學、樹仁大學和恒生大學3間自資大學「10%限額」提升至20%,下學年起生效。恒大校長何順文昨表示,去年取錄約400多名內地生入讀本科課程,佔全校本科生約7%,隨着新冠疫情緩和及社會復常,期望下學年取錄內地生增至600至700人。

2023年2月
2月1日 【國際新聞】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和加拿大分別表示監測到懷疑中國「間諜氣球」飛到其上空。美方指一枚間諜氣球出現在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上空,兩架F-22戰機一度升空準備將其擊落,但總統拜登最後聽從軍方意見沒有發出擊落指令。美國官員及專家質疑氣球來自中國,飛經敏感場所收集資訊,包括蒙大拿州的核導彈基地。中國外交部承認該民用科研飛艇是意外飛進美國境內。美方已決定押後布林肯的行程。

2月2日 【香港新聞】
政府展開「你好,香港!」(Hello Hong Kong) 全球大型宣傳活動,向外宣傳香港已全面復蘇,其中重點為吸引旅客,下月起向海外市場派50萬張免費機票,機管局預計吸引150萬名旅客訪港,佔本港未來半年客流量逾一成,7月起亦向香港市民派8萬張機票。旅發局昨起亦向旅客派發100萬份價值至少100元,可於餐飲、商戶及景點兌換的消費優惠。

2月6日 【香港新聞】
中港兩地全面通關,從香港北上者如7天內不曾逗留海外地區或台灣,毋須核酸檢測。

2月6日 【國際新聞】
土耳其當地時間凌晨4時17分(香港時間上午9時17分)發生兩次超過黎克特制7級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東南部城市卡赫拉曼馬拉什(Kahramanmaras)附近,震源深度17.9公里,為土耳其近100年來最強烈地震,遠至格陵蘭亦感受到震動土耳其南部多個地方有大量建築物倒塌,地震對鄰國敘利亞亦造成嚴重破壞。由於首次7.8級強震發生於凌晨民眾熟睡時間,造成嚴重傷亡。截至本港時間今晨1時,土、敘兩國共有逾2300人死亡、近9000人傷。

2月12日 【香港新聞】
被喻為「鳥中大熊貓」及「活化石」的國寶級鳥類「中華秋沙鴨」,近年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只剩2400至4500隻,其中一隻於農曆新年期間被發現隻身來港越冬仍未離開,事件在觀鳥界掀起熱潮,連日引來大批觀鳥者到場。香港觀鳥會總監余日東證實,這次是本港首次錄得中華秋沙鴨出現,其數量稀少,甚為珍貴,稍後要通過審核才能將其正式列入香港鳥類名錄。

2月14日 【香港新聞】
開播近30年的有線電視公布獲准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牌照,有線收費電視頻道預期於6月1日停播,較原定牌照期限提早6年,其他服務不受影響,包括寬頻服務及HOY電視免費頻道等。

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接納通訊事務局就本地免費電視節目及聲音廣播牌照中期檢討後提出的建議。有關電視台及電台須在現有時事節目時數外,每周額外播放至少半小時國民教育、國民身分認同及正確認識《港區國安法》的時事節目,每周播放「青年人節目」的時數須增加1倍。

2月15日 【香港新聞】
全港小學恢復全日面授課,學校午膳供應商「活力午餐」昨宣布暫停下周一及周二(20至21日)午飯供應,料10萬學生受影響。活力午餐所屬的大家樂集團表示,收到個別學校通知有同學進食飯盒後不適,暫停兩天從頭檢視所有產製工序,深層清潔消毒廠房,「要把握時間盡快找出問題根源並加以整改」。

2月16日 【香港新聞】
本港人口連續3年下降,政府統計處公布,2022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約為733.32萬,是2016年以來最低,較2021年同期減少約6.83萬,按年跌0.9%。不計單程證持有人移入,過去一年6萬香港居民淨移出,是2021年的約2.1倍。
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居民淨移出人數去年呈升勢,過去一年有6萬香港居民淨移出,若計及2.12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移入,則錄得3.88萬人淨移出。過去一年有3.25萬人出生及6.21萬人死亡,有2.95萬人自然減少。低出生人數及高死亡人數,均為統計處自1961年有紀錄以來之冠。政府發言人稱,香港生育率一直在亞洲經濟體中屬最低之一;人口高齡化加上2022年第五波疫情,故去年死亡人數上升。

2月17日 【香港新聞】
香港大學頒布臨時措施,禁止學生使用人工智能機械人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課程作業、評估等,如要豁免,須獲導師書面同意,否則或會被視作抄襲。其他大學也着手處理人工智能衍生的問題,中大稱已成立相關委員會,下周將開會制訂適用政策。港大稱會再提出長遠措施,但未有回應如何辨別文章是否由人工智能工具撰寫。

2月20日 【國際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到訪烏克蘭首都基輔5小時,是戰爭爆發以來首次踏足烏克蘭,藉此行重申美國對烏支持,他宣稱「民主挺住了」。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形容拜登此行在現代屬史無前例,因這是首有美國總統到訪正陷入戰爭國家的首都,而美軍並未控制當地關鍵設施。拜登昨宣布向烏提供額外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援助,又表示本周將公布對俄新一輪制裁。

2月22日 【香港新聞】
財政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顯示2022/23年度綜合赤字為1398億元,較預期的560億元多一倍。政府未來至少五個年度每年發債650億元,使政府庫房帳面上可提早2024/25年度出現盈餘,但會使港府未償還債務升至佔本地生產總值(GDP)9.5%。
 

2023/24年度起政府向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5年,庫房將增120億元收入。另外提出即時增加煙稅,每包煙稅由38元加至約50元,預料每包煙零售價加至近74元,昨日起即時生效,估計每年將為港府帶來額外10億元稅收。


2023年3月
3月1日 【香港新聞】
香港所有社交距離措施今起終告結束。特首李家超昨日公布,今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市民身處室內戶外及公共交通工具均毋須再強制戴口罩。

3月4日 【香港新聞】
位於中間道11號的前海員俱樂部地盤發生火警,大廈高層位置火光熊熊,連維港對岸的港島居民亦目睹火警,數十人報案。消防趕至後升起雲梯灌救,但火勢太大,至11時37分將火警升為三級火。現場煙霧瀰漫,火屑隨風飄散,數百人在附近圍觀,警方接報至少兩名市民受傷,皆為附近司機。

3月9日 【香港新聞】
海濱事務委員會昨日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政府表示為進行「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道路工程,會在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對出臨時填海,長廊將「無縫」在附近的前堅尼地城屠房臨時重置,5年後交還,強調不涉維港永久填海。

3月10日 【中國新聞】
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69歲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以2952張贊成票,全票連任國家主席、軍委主席,展開其第三個5年任期。

3月13日 【國際新聞】
馬來西亞華裔女演員楊紫瓊憑電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奪得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成為奧斯卡歷來首名來自亞洲的影后,該片並在最佳電影、導演、男女配角、原創劇本及剪接共掃7獎成大贏家。1980年代到香港影壇發展的楊紫瓊發表得獎感言時提到香港,說香港是她事業的起點,感激香港為她提供肩膀立足,令她今天可以來到這裏(giving me a leg up so that I can be here today.)。

3月20日 【中國新聞】
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俄羅斯訪問,他在機場發表講話,稱相信訪問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為中俄關係「注入新的動力」。兩人會談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及北京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稱「俄方仔細研究」、將會進行討論。此次是習近平連任國家主席、展開第三個任期後首次外訪,亦是他第九次以國家主席的身分訪俄。

3月22日 【香港新聞】
政府公布「三隧分流」擬議收費方案。首階段8月2日起實施「633」,即西隧私家車收費60元、紅隧及東隧30元。次階段今年底前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早晚繁忙時段改為「644」,西隧仍收60元,但紅隧東隧加至40元;其餘時間日間劃一收30元,晚上至通宵收20元;並在繁忙時段與其他時段之間加入「過渡收費」安排。


3月24日 【國際新聞】
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Intel)共同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去世,享年94歲。他早於1960年代提出電腦晶片發展理論「摩爾定律」,觸發行內人競逐擴大晶片功能,使之迅速變革為現代生活無處不在的關鍵工具,獲譽為電子業先驅。
摩爾於1957參與創辦了行內先驅快捷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是革新電腦的主力。他與物理學家同事諾伊斯(Robert Noyce)於1968年7月聯合創辦的英特爾。該公司於1971年創造出第一代微型處理器,在一枚比一般尾指指甲還小的12平方毫米晶片上放置2300個電晶體,開創先河。
1965年,當集成電路仍是新鮮事物,摩爾就在行內期刊《電子學》發文預告,微型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將每年增加1倍(他於1970年代中期修訂為每兩年),電子元件將變得更細。這個「翻一倍」言論後來被稱為「摩爾定律」(Moore's Law)。「摩爾定律」推動英特爾與晶片製造業對手積極設定研發資源目標,驅使晶片變得愈來愈微細,效能愈益強勁,價格則愈趨便宜,使個人電腦和電子產品普及。到了1990年代,英特爾微處理器已經應用於全球80%的電腦中,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摩爾曾任英特爾主席及行政總裁,2006年退休。晚年他對「摩爾定律」之影響力和持久曾表驚訝。


2023年4月
4月3日 【香港新聞】
稅務局宣布將於下月2日發出240萬張2022/23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較2021/22年度減少約7萬張,連跌3年,3年間累減約37萬張;儘管減幅放緩,今年度數字仍為近9年新低。經濟學者李兆波分析,數字反映本港人口持續流失,但預計隨着移民潮放緩,納稅人口跌勢最快明年告終。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表示,即使勞動人口跌幅放緩,流失數字依然嚴峻,冀政府積極挽留和吸引人才。

4月4日 【香港新聞】
學齡人口結構性下降,至少1間津貼小學獲知9月新學年未獲開辦小一,須交意見免除殺校。長洲的錦江小學昨向家長發通告,指今年9月未獲開辦小一,將與局方商討方案。教育局未回覆多少間學校須交方案,稱學校須於4月20日或之前提交建議班級結構意見,或從5方案中選一,如不予接納,一般3年後停辦。至於殺校準則,局方稱是未能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到16人或以上的小學。

4月17日 【香港新聞】
醫管局去年推出「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繼早前兩名中醫師及上周7名醫生已來港,今日再多70名護士及3名醫生抵港,連同抵港的第三名中醫師,計劃首批共83名來自廣東省的醫護來港。據悉,該批醫護本周內將正式參與臨牀工作,醫生待熟習後也會進入手術室「執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透露,第二批約100名護士將於今年底抵港。

4月19日 【香港新聞】
港燈凌晨零時49分供電系統故障,東區及南區等成重災區,港燈稱因凌晨進行線路保養維修時有設備故障,致港島多區電力中斷48分鐘。按現有《管制計劃協議》,港燈在65分鐘內恢復供電,按機制可賺取額外0.015%准許利潤,以去年盈利推算,約等於553.9萬元。

4月22日 【國際新聞】
蘇丹戰亂爆發一星期局勢持續不穩,機場淪為戰場,多國一直無法撤走國民。蘇丹政府軍表示接到多國請求後,同意與中國、英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協調使用軍機,協助他們把僑民和外交官撤走。與蘇丹政府軍交火的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亦作出類似保證。

4月24日 【香港新聞】
政府公布「開心香港」21項活動,包括「頭炮」於周六舉行、可以30元看電影的「全港戲院日2023」,以及在會展舉行免費入場、自費享用的美食市集;預計所需開支約在2000萬元內。

4月25日 【國際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發布短片宣布競逐連任,將明年總統大選視為捍衛民主和個人自由的鬥爭,呼籲選民再給他4年時間「完成工作」。年屆八旬的拜登,雖然年紀備受關注,但任期首兩年連場立法勝仗,加上中期選舉民主黨表現優於預期,令民主黨內相信拜登仍為最佳人選,目前未有重量級人物出來挑戰他。捲土重來可能再戰拜登的前總統特朗普,周一抨擊拜登政府「一敗塗地」。

2023年5月

5月2日 【香港新聞】
政府重寫區議會組成及選舉方式,直選比例大減至不足兩成,並強調行政主導,由民政專員任區會主席,又增設機制懲處被視為表現不符公眾期望的議員,區議會亦不再有審批撥款職能。

5月5日 【香港新聞】
創校69年、堅尼地城津貼小學聖嘉祿學校下學年獲教育局「派0班」小一,是近日第三間津小在兩輪收生只獲15人報讀,距開班門檻尚欠一人。校長李永佳昨稱校方先後3次上訴,理據包括有一名家長受「封關」影響延誤報名,他引述教育局稱按照機制不受理這申請。該校下學年沒有小一生,校方強調非被「殺校」,小二至小六維持如常;又稱已獲准參加「2024年度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爭取隔年復辦資助小一。

5月6日 【國際新聞】
英王查理斯三世加冕典禮今天舉行,是英國70年來再舉行加冕大典。查理斯三世與王后卡米拉將於當地時間今晨10時20分(香港時間下午5時20分),乘坐由6匹溫莎灰駒牽引的空調鑽禧馬車由白金漢宮出發往西敏寺出席典禮,之後兩小時的加冕典禮將在逾兩千政要名人等賓客見證下,由坎特伯雷大主教給查理斯三世戴上王冠。英王伉儷繼而會返回白金漢宮,接受英軍和英聯邦軍隊敬禮及群眾祝賀。

5月8日 【香港新聞】
勞工處公布推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5月15日起實行。新指引按天文台發出的「香港暑熱指數」訂定3個級別的「工作暑熱警告」,並提供在相關警告級別下,從事不同勞動量工作每小時的建議工作和休息時間,其中當最高兩個級別、即紅色和黑色警告發出時,建議紮鐵工和棚架工等「極重勞動量」工友暫時停工。有關指引非強制要求僱主執行,勞工處稱若發生意外,指引可成為執法單位的重要參考依據。

5月10日 【香港新聞】
中文大學團隊研究的大豆固氮菌株「根瘤菌」隨「天舟六號」升空,成為本港首個在太空做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研究人員表示,期望透過「航天育種」技術培育出更具抗逆能力的新根瘤菌,下一步會將與內地研發的大豆升上太空,培育出更優良的大豆新品種,豐富國家戰略性農業種質資源。根瘤菌是細菌類別之一,能與豆科植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並將氮氣固定到土壤中供植物使用。他說,會透過艙內及艙外實驗對比,以了解在太空中重要共生菌的變化,從而篩選有應用價值的「根瘤菌」新菌株,可提升固氮效率。

5月18日 【中國新聞】
中國—中亞領導人峰會一連兩日在古代絲綢之路東方起點古都西安舉行。

5月22日 【香港新聞】
政府正研究與內地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醫衛局稱近期器官捐贈取消登記數字不尋常,過去5個月共有5785個取消申請,當中約一半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無效申請,不排除少數人意圖擾亂中央名冊代表性。餘下2880個取消登記有效申請,較去年總數多約1.7倍,當局認為「背後原因多樣」,惟同期亦有5091個新增登記,名冊數字仍錄得正增長,政府認為反映市民支持器官捐贈。有議員和病人組織認為,不排除有人因移民、誤解器官捐贈制度等原因而退出,建議政府了解真正原因,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和制訂針對宣傳。

5月27日 【香港新聞】
成立17年的公民黨通過清盤解散。最後一任黨主席梁家傑會後稱黨內無人願意接任執委、無從籌款,難以繼續運作,解散是「來得自然」。2006年3月成立的公民黨前身是基本法45條關注組,創黨時表明以執政為目標,高峰時在立法會佔6席。公民黨去年底召開周年大會,沒有黨員參選換屆執委會,造成「斷莊」,執委會按黨章成為臨時執委會安排清盤程序。


5月30日 【中國新聞】
神舟十六號載人航天飛船今早將發射升空,這是繼本月中旬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成功升空後,載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個載人飛行任務。第四次執行飛行任務的景海鵬將出任指令長,他將成為中國「飛天」次數最多的太空人;另外亦首次有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上太空,他們將駐留太空站約5個月。


2023年6月

6月18日 【國際新聞】
由「海洋之門探險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營運的「泰坦」(Titan)號小型潛水器和母船「極地王子」(Polar Prince)號從加拿大紐芬蘭聖約翰斯出發,周日抵達約700公里外的鐵達尼號殘骸所在位置海面下潛,預計在鐵達尼號殘骸周圍逗留觀光約兩小時。惟「極地王子」號在周日早上近10時最終收到「泰坦」號發出的文字聯絡信息後,就與對方失去聯絡,艇中氧氣可維持96小時至周四,5名乘員危在旦夕,美國和加拿大海岸防衛隊把握「黃金時間」聯手搜救,加國空軍更已出動有力偵測水底物件的CP-140「極光」海上巡邏機加入搜索。專家指出潛水器有可能在水下約3800米遭鐵達尼號殘骸勾纏,且缺乏自主潛航能力而要依賴母船升降,令救援行動困難。

6月23日 【國際新聞】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主力部隊之一、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與軍方領導層正式決裂,並觸發譁變。集團首腦普里戈任指控防長紹伊古和軍方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下令炮擊瓦格納在烏後方軍營導致大量傭兵死亡,要班師回首都莫斯科「懲罰」俄軍最高層,其部隊昨先後佔領俄西南部多處,包括離莫斯科僅約520公里沃羅涅日市軍事設施並持續北上。俄羅斯聯邦政府定性事件為「武裝叛亂」,下令調查普里戈任,並加強莫斯科等地的戒備。總統普京指上述叛國行為是「背後捅刀」。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已與普里戈任達成協議,後者同意為局勢降溫,暫停瓦格納部隊在俄境內進一步活動。有通訊社指,普里戈任隨即宣布,已下令正向莫斯科推進的戰士調頭返回基地,避免流血。

6月26日 【香港新聞】
運輸署公布會與各公共交通營辦商展開聯合行動,打擊違規使用2元乘車優惠,運輸署職員、公共交通營辦商職員及外判保安員將組成三人小隊,在全港專營巴士及小巴路線、渡輪線查票,「幾乎每日」巡查,為期至少兩個月。運輸署承認過往個案一般只要補回差價便放行,今次行動如遇違規,會「視乎案情」轉交警方跟進或檢控。消息人士稱,政府在打擊行動後會檢視2元乘車政策推行情况,以待明年初財政預算案時評估相關開支對政府長遠財政負擔的影響,並檢視2元乘車資助安排。

6月26日 【中國新聞】
一連三日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舉行,審議多項草案,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提到,將針對個別特定人士的愛國主義教育,包括「港澳台同胞」,作針對規定,並明確指出,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以增強港澳台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6月28日 【香港新聞】
港鐵沙中線工程2018年被揭發剪短鋼筋等連串問題,屋宇署及後展開調查,僅就整個項目的製冷機房偏離批准圖則,票控總承建商禮頓違反《建築物條例》,相隔逾5年案件開審,最終禮頓認罪,被判罰款4萬元,案情更揭示禮頓2017年已知悉紅磡車站旁列車停放處的工程有不當使用鋼筋連接器問題。屋宇署回應將轉介禮頓予承建商紀律委員會展開紀律處分程序。港鐵表示會繼續按合約條款跟進工程相關事宜。當年揭發沙中線施工問題的「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質疑當局「放生」禮頓,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冀政府盡快提出上訴。